第六届中国青海玉树称多
卓木其古村落糌粑狂欢节暨首届卓木其古村落糌粑狂欢节摄影大赛
卓木其
仿佛高原怒放的雪莲
盛开在尕觉吾柔软的怀抱
依旧安详与幽远
石头与石头重叠的记忆
跨过时间的沧桑
在风雨中垒起岁月的丰碑
谱写糌粑千年抛洒的歌谣
赋予村落最美的神韵
卓木齐,是元朝时期曾担任过帝师、圆寂后又被元世祖追号为“大觉普惠光照无上胆巴帝师”的藏族高僧嘎·阿尼胆巴的故乡。由于千余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卓木齐以其与众不同的佛祖舍利子供奉地和三个文化特点,赢得人们的誉和青睐,堪称为“卓木齐一宝三绝”。
一宝:卓木齐的一宝是供奉于邦夏寺佛堂的释迦牟尼肉身舍利子。
三绝:古村落、元代壁画 、糌粑节。
每逢藏历二月二十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卓木其古村都会举行独特的高原糌粑狂欢节,男女老少互洒糌粑以示祝福。
着木其村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有着千百年来的通天河畔人文民俗和传统的苯教文化积淀,以及苯教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杂揉,除了格秀经堂、精美的壁画可与敦煌飞天壁画相媲美之外,还有著名的春耕前的民间祭祀民俗活动,请送神鸟,相互之间泼洒糌粑――糌粑大战活动。
自古以来,卓木其村就一直传承着这一独特的民俗,他们认为,你被抛洒的糌粑越多你这一年越吉祥、越顺意。青年男女互相抛洒是祝福爱情甜蜜幸福;晚辈给长辈抛洒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长辈给晚辈抛洒是祝福晚辈健康成长;给正在上学的学生抛洒是祝福孩子们学习进步;给经商的人抛洒是祝福生意兴隆......
藏族糌粑节就如傣族泼水节、西班牙番茄节一样,是一种纯民间的农耕民俗活动,处处展现民风纯朴、原始热闹、欢乐祥和的景象。
卓木齐村的“糌粑大战”,由于“参战”和“观战”人数众多,吸引着十里八乡的群众、甚至省内外众多人前来观看和感受。
糌粑节活动上,穿戴一新的男女老少向各位来宾敬献洁白的哈达和纯香味美的糌粑。祈福的诵经声慢慢响起,祈福的风马抛向天空,祈福的高呼声响彻而起。
等经文朗诵完毕,所有风马撒完,村上几位青壮年小伙子便将请来的山神鸟再次送到村后的半山坡处。
新华网发 签约摄影师周子新摄
与此同时,快乐的“糌粑大战”便拉开了帷幕。
这时,现场所有人可以毫无禁忌,一起相互追逐、抛撒糌粑、见谁撒谁,热恋中的男女青年也可以向自己的心上人抛撒糌粑,在一起狂欢。不一会儿功夫,整个村落及所有在场的人们,无一人会遗漏掉,所有人的脸上、身上已经是粉白一片……
卓木齐村的“糌粑大战”始于何年何月?村子里的老人们也没有确切答案。老人们说,他们小时候已经有“糌粑大战”的习俗,此后每逢春耕时节,卓木齐村的村民们都会来一场这样的“战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名而至的游客也加入了“战斗”,热闹异常。人们在尽情释放的同时,也找回童真……
如此古老悠久而又浪漫有趣且祝福满满的狂欢节,
必须好好狂欢!
重点是!
参加狂欢节,摄影赢大奖!
万元大奖等你来拿!
好消息!在本届糌粑狂欢节拍到的照片,均可以参加首届玉树卓木其古村落糌粑狂欢节行摄之旅大赛哦!
【主办单位】称多县人民政府、玉树藏族自治州旅游局、青海省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称多县文化旅游局、尕多乡政府
【活动时间】2017.04.18-2017.06.01
【活动费用】免费报名
【活动主题】圣洁玉树·人文称多·卓木其糌粑节
【作品征集】
一、征稿时间:2017.04.18-2017.05.18
公布时间:2017.05.20
颁奖时间:2017.06.01
二、征稿对象:全国摄影爱好者
三、作品要求:
1、凡是反映玉树卓木其古村落糌粑狂欢节、卓木其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摄影作品或随看随拍的手机影像均可参赛。仅限数码摄影器材,不限作品主题,报送数量不限。
2.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数码作品,每幅作品作者限1人署名。参赛作品仅可做适当剪裁,适度对白平衡、色阶、对比度、色彩饱和度、锐度进行调整,不得做任何改变拍摄原貌的合成、添加等技术处理。
3.参赛作品可单幅或组照(8张以内)。照片规格为10英寸,作品文件为JPG格式,电子文档不小于3MB(手机拍摄作品除外)。
4.参赛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配上必要的照片命题和拍摄地点。
5.参赛作品如涉及肖像权、著作权、版权等法律纠纷,责任均由作者自负。参赛作品如发现剽窃、侵权或第三方提出权利主张的,大赛主办方有权随时撤销该作品的参赛权,收回已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并在相关媒体予以通报。
6.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费、不退稿,活动主办方及承办方对所有入选作品享有使用权(包括举办展览、网络展示、媒体发布、印制宣传画册等),不再支付稿酬。
7、参赛作品由玉树旅游负责收集,投稿邮箱:779838432@qq.com,微信平台:玉树旅游(微信号ysly000)。联系人:安顺青,电话:15009769036 。
【作品评奖】
参赛所有作品在相关媒体展示,根据媒体关注和支持率确定入围作品,组织摄影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奖。
【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 奖金10000元
二等奖 2名 奖金6000元
三等奖 3名 奖金3000元
优秀奖 10名 奖金1000元
【景点介绍】
狂欢的糌粑节
每年糌粑节正式开始后,着木其村的仪仗队身着节日盛装,缓缓进入主会场,先是康巴汉子的队伍,其次是康巴美女的队伍。他们没人手捧一小碟飘香的糌粑,手臂上搭着金黄色的哈达。最后几位壮实的康巴汉子抬着一只大大的白色神鸟进入会场。附近寺院的高僧开始诵经祈福,每吟诵完一段经文,村民们便向空中抛洒一次隆达,同时伴有呐喊助威的“啦嘉洛……啦嘉洛……”的高呼声。等全部经文都朗诵完毕,所有隆达都洒完,便将请来的山神大鹏鸟再次恭送到山顶去......
随着山神大鹏鸟在壮汉们恭请到山顶去的同时,一场“糌粑战役”打响了。现场所有人都彻底解放了压抑已久的心情,沉浸于狂欢之中。人们不再顾及繁缛礼节,毫无禁忌地互相抛洒糌粑,没有了年幼之分、尊长之别,不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是认识的,还是素不相识的,在一起相互追逐、打闹欢笑、抛洒糌粑、见谁洒谁。热恋中的男女青年也利用此次机会、向自己的心上人抛洒爱意的表达。慕名而至的游客也加入了“战斗”。不一会儿功夫,整个村落及所有在场的人们,无一人会遗漏掉,所有人的脸上、身上已经是雪白一片,整个格秀经堂和村落巷子也落成了一片“糌粑雪”的雪白世界。
苯教遗迹格秀拉孔
格秀拉孔神秘而庄重(拉孔即寺庙之意),总面积2352平方米。据说是在苯教前期有位叫永珠江才的咒师,为了选择修建拉孔的地点,在念诵咒语后,从山上滚下一个大神鼓,就在神鼓停下来的地方修建了格秀拉孔,而这座山就从此得名永珠江才神山。当时还是黑苯教时期,要用动物的血祭拜神灵,另外还需一只活鸟作祭拜。所以每次祭祀时都要宰杀很多动物。到了白苯教时期,观念有所转变,不再用动物来祭祀,多用动物图像或雕塑来祭祀,至今用一只鸟雕塑来祭拜神山的习惯还保留着。这只鸟的颈部还戴着一把金钥匙,传说永珠江才神山为噶觉悟神山的管家。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不难推断出格秀拉孔的历史可追溯到苯教早期第一世藏王涅赤赞普时代。在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藏王在藏区修建128座经堂时,格秀家用七姐妹的所有嫁产扩建了格秀拉孔。庙顶设计恰似法衣,整个建筑好似法衣盖顶。虽然随着历史的演变许多珍贵文物,如经卷、佛像等大量遗失,但后来在维修寺庙时仍可见到许多残存的壁画和用金粉、银粉饰抹的数以万计的神塔小像,据说庙底一些珍贵的文物仍完整的保留着。
庙内最为神奇的还是壁画开口金刚萨朵,据传蒙古大军攻占此庙时,壁画突然开口了,说:别毁了我,蒙军就没敢摧毁此庙而撤离。
多少传说早已远去,历史的尘埃淹没了曾经的辉煌,剥开尘封的记忆,一个早已随风而逝的传说,像一位老人见证着生命的无奈。只有经历百年的壁画,守候着这片残留的记忆。在大元帝国的历史一角,这是长江流域苯教文化最后的证明……
古白塔
↓↓↓↓↓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集团电话交换机网 » 电话交换机 » 安顺voip电话机(贵州安顺的座机号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