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往事,却并不是一个怀旧项目。美国朋友曾问我为什么要花时间编这么一本书,我当时信口说:“因为八十年代是中国的浪漫时代啊!”
—— 查建英
有度读书会第18场
本期主题:八十年代访谈录
必读书目: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
导读嘉宾:王淑芳(中国海洋大学校报副编审)
活动时间:7月23日(周日)14:30——16:30
活动地点:良友书坊·塔楼1901(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南门4楼)
咨询电话:0532—66772799
【选书理由】
在八十年代的文化思潮中,《今天》杂志、朦胧诗歌、星星画展、伤痕文学、探索电影……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时刻刺激并愉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知识分子成为时代宠儿甚至英雄,承担起了过多的社会角色。
用编者查建英的话说,十二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浪漫年代。
对亲历者访谈,或许是了解一个时代最细腻的方法——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接受了查建英的访谈邀请,抱着难得的坦率、客观且真诚的态度,尽可能真实地面对历史、现状和自我。
《八十年代访谈录》便以此写就,成为了那个年代“有待补充的纪念册”。
这11位在1980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当中,有作家、艺术家、学者、批评家,他们分别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批评分析现在,甚至眺望臆想未来。
在中国今日的文化舞台上,这并未因成熟而放弃理想的一代人,依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似乎在印证着:回望不是为了纪念,而是想催化更多对现实的检讨。
7月23日,有度读书会第18场,我们跟随《八十年代访谈录》重回那个浪漫、激情、信仰与空泛、天真、膨胀相互交织的年代。
80年代初,北京“星星美展”、“四月影会”、“今天”、“无名画会”及“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些文艺青年,每到星期天经常聚集在圆明园玩儿。
十年文革之后,烫发重新出现,一度成为街头“美的焦点”。
1980年夏游故宫的人,不看国宝,不看宫殿,围观外国游客。
【本期导读】
王淑芳,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编辑、副编审,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有着力。
【活动流程】
读友秀 · 导读说 · 读者说 · 朗诵会 · 预告课
有度读书会
由良友书坊运营总监冷艳发起,每月一次,爱书之人诗书相会,诵吟酬答;或得颜如玉、黄金屋,亦求生命之态度、温度、气度与高度;穿越时间的丛林,抵达更好的自己。
有度读书会·导读者征集令
自2015年启动起,有度读书会已陪伴读者走过了近600个日子。在15位导读者的带领下,我们曾在青岛文学馆庭院诵读周梦蝶的诗句,曾身入花草鸟虫的琐碎小事里体会《大地上的事情》,曾去林语堂笔下结识老派文青苏东坡,曾在《茶经》中品味暖意人生……
弗兰茨·卡夫卡说:“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凿开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若真如其所言,那么,导读者就是当之无愧的持斧人。现有度读书会向所有爱书人发布导读者征集令,如果您满足以下两项,欢迎报名担任有度读书会导读人:
1.对传统文化相关书籍有浓厚兴趣,对中国古代文学或现当代文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2.乐于交流分享。
我们期待有更多爱书人加入导读分享队伍,成为文化的传播者,用自己的方式在阅读边界上撬动一个缝隙,让新知识的光透进来。
有意者请将想要导读的书目名称、选择本书的理由(简短纲要即可)以及您的联系方式发送至ffchen1992@163.com,编辑会与入选者联系沟通。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集团电话交换机网 » 电话交换机 » 60年代中国用的电话机(六十年代电话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